跳至主要內容
中研院研之有物logo_new
中央研究院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選單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訂閱電子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數理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生命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聽到這個問題,廖俊智院長相當驚訝,說道:「厭世?那很嚴重喔!No No No No!」 圖│研之有物

「中研院院長在做什麼?」網友提問廖俊智

本文蒐集網友各種提問,和現任廖俊智院長輕鬆聊聊!

灑下百道層光,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晶格層光顯微鏡

看得清晰、看得快、又不會對細胞產生太大傷害,這就是「晶格層光顯微鏡」的厲害…

1928 年 8 月,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殷墟進行考古調查,證實商朝的存在,讓中國的信史往前推進三百年。出土的青銅器,令原本主張商朝是石器時代的胡適改變立場:「現在我的思想變了,我不疑古了,要信古了!」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品

矛盾知青、搬家先生、傅大砲:中研院史語所創所所長傅斯年

「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與你拼命」說出這句名言的傅斯年,究竟走過了什麼樣的人生旅程?

詹世鵬認為:研究這些小分子的作用機制,除了滿足純學術好奇心,更是將 miRNA 與 siRNA 應用在治療人類疾病的重要基礎。圖│研之有物

從「高中生」到「分子生物學家」專訪詹世鵬

這是一段好奇與實驗的故事!以及精深的 miRNA 作用途徑…

二維培養皿、三維細胞鷹架培養的細胞影像。紅色部分是肌動蛋白 (F-actin),綠色部分是沾黏的纖維組織 (Paxillins)。在二維環境中,細胞呈現平行發展;在三維環境中,細胞長成立體結構。資料來源│林耿慧

培養細胞的新技術──「吹泡泡」製作細胞鷹架

「細胞鷹架」不僅能了解細胞的物理,也可應用在組織工程、精準醫療等方面…

在索羅門群島的地表就可以撿拾到 Lapita 陶片,陶器上可看到一部分紋飾。圖│邱斯嘉,取自〈Go with the flow (中) 〉,《芭樂人類學》專欄文章

「家傳故事為何改變?」從 Lapita 陶器解密史前人類的生活

Lapita 陶器的紋飾,就好像父母一直講的床邊故事,但為什麼床邊故事到了別區的島嶼突然變了?

魔神仔、鬼故事,看見人們的悲歡離合

魔神仔,與人類早期的叢林生活經驗有關;而鬼故事,可看出臺灣人對待生死的細膩情感…

每種藥物,都是得來不易的基礎研究與後續研發成果。有些要十年、有些要等二十年、有些直到現在還在等。圖│iStock

藥物如何在體內發生反應?先用電腦模擬!專訪林榮信

林榮信團隊藉由電腦模擬「藥物分子」如何與體內的「標靶分子」作用,有助縮減藥物研發的時間成本…

乍看像旅人的顏娟英,真實身分是中研院史語所的研究員。眼前是巴基斯坦的 Taxila 法王塔遺址,曾是古代學習佛教的中心。圖│凃寬裕

在石窟找歷史的背包客──顏娟英

為什麼佛教藝術在石窟裡?這是從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傳來的習慣,原本是僧人為了躲雨…

北周涅槃圖,敦煌石窟莫高窟 428 窟,西壁局部。圖│顏娟英,〈生與死──北朝涅槃圖像的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9 (2015.9):1-48。

北朝古人心裡苦怎麼辦?造像!

佛教藝術,蘊含當時世人如何面對生與死、亂世如何尋求心靈庇護…

1936 年 1 月跑狗頒獎典禮圖│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

風馳電掣!跑狗將夜上海推向巔峰

跑狗展現的爆發力與快感,甚至令賽馬相形失色…

衡量「人生的選擇結果」有方法──專訪許育進

要買哪支股票?要不要讀大學?人生各種選擇的後果,經濟學家這樣分析…

« 頁面1 ... 頁面22 頁面23 頁面24 頁面25 頁面26 ... 頁面34 »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 COPYRIGHT 2017-2025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research.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