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研院研之有物logo_new
中央研究院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選單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訂閱電子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數理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生命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2017 年 7 月 24 日,格陵蘭望遠鏡組裝完成,研究與工程團隊合影。資料來源│格陵蘭望遠鏡網站

把望遠鏡搬到格陵蘭?!觀測黑洞的瘋狂天文學家

打造接近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

唐宋以後,開始盛行「垂足坐」。圖│左圖:宋人宮沼納涼圖(局部),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右圖:清姚文瀚摹宋人文會圖(局部),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化,其實就住在你的身體裡:從坐姿與品茶談起

怎麼坐?怎麼喝茶?透露了感官的習癖…

課堂和演講中,每個人都能聽得清楚嗎?有些並不是。圖片來源│iStock

課堂裡的隱性需求:聽不清楚、不敢舉手

輕微聽損情況,手機可以幫忙「智慧聽」…

刀下留情的刺客──聶隱娘的未解之謎

生活於唐代,天地愈遼闊,內心愈感孤獨…

耶穌是孝子嗎?透過史料,看看明末至民初的傳教士與知識份子怎麼說。圖│James Newcombe on Unsplash

耶穌是孝子嗎?呂妙芬從史料看見不一樣的耶穌

從「孝順的耶穌」到「革命的耶穌」…

從 2017 年 10 月開始,一連串以 #MeToo 為標語來譴責、揭發性騷擾與性侵犯的發文運動,在社群媒體快速擴散。隔月,英國國防大臣與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新聞部主任甚至因為性騷擾醜聞離職。大量出現的訊息,持續揭露世界各國職場中隱忍的性騷擾事件。圖│iStock

是誰放走了大野狼?張晉芬的性騷擾調查帶你一窺究竟

職場色狼的「權力金鐘罩」…

日治時期臺灣人怎麼用「旅券」?求學求職、環遊世界

你拿護照出國,日治台灣人拿這一張薄薄的紙環遊世界!

法庭之上,那顆可能改變一切的「保齡球」

重量級的證據,會像重力場一樣,影響法官對其他證據的看法…

回到 17 世紀福爾摩沙海域,當個荷蘭航海士!

請先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比在六福村坐了 20 個小時海盜船更要命~

花村轉為平地。圖│王舒俐,攝於 2010 年

文化遺產的美麗與哀愁

聚光燈打在文化遺產上,產生影子的地方,也需要被記錄下來…

你身上的油,存在什麼地方?王昭雯的油滴研究

中研院王昭雯團隊來解答~

【科普寫作】採訪拍攝+資料視覺化

運用這幾個觀念,打造親切好懂的科普圖文→

« 頁面1 ... 頁面20 頁面21 頁面22 頁面23 頁面24 ... 頁面34 »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 COPYRIGHT 2017-2025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research.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