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研院研之有物logo_new
中央研究院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選單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訂閱電子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數理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生命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葉光輝說明,親子衝突經常來自價值觀衝突,未必有絕對的對錯,但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親子溝通,過去較少被討論,在步入高齡化社會,將成為當代另一重要議題。圖│iStock

成年了還得聽爸媽的話?高齡社會下的成人親子衝突解方

聽媽媽的話,大家都開心?

原產於南美洲的古柯樹。圖│Liseth Daniela Martinez Atehortua(CC BY-NC 4.0)

製作可樂和毒品的天然原料!管制作物「古柯」的馴化起源研究

可口可樂和古柯鹼都有用到它!

親子衝突是臺灣家庭最常見的困擾。部分原因是,在強調和諧、孝道的文化傳統下,青少年和父母難以建立對等的溝通模式,寧可選擇避開問題、減少爭執。圖│iStock

和爸媽吵架是不孝嗎?心理學家剖析青少年親子衝突的內心小劇場

囡仔人有耳無喙?暴風青少年的苦,心理學家來解答

【四週年活動】研之有物電子報訂閱+抽獎!

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女人啊,你的名字是代罪羔羊?」東方女巫傳說──羌族毒藥貓

她們是有毒的女人、夜半變身的女巫,她們能鎮住駭人的瘟神,但也是被厭棄的他者。

歷經舉家欠債、輟學做工,「我確實有幾年生活其中,經歷過那樣的世界,知道底層工人賺錢的辛苦、被羞辱的感覺。」吳介民回憶自己的成長歷程,一切彷若已雲淡風輕,化為他構築、深化理論的養分。圖│研之有物

從「膠鞋廠童工」到「尋租中國研究者」──吳介民與他的知識遠航

中國如何崛起?下一步能持續創造奇蹟嗎?橫跨25年的中國研究,拆解經濟神話的運作軌跡

1995 年,吳介民(右一)跟黎安友(右四)訪問四川巴中深山村落,與村民合照。吳介民回憶,前往村落的途中,車子一路盤旋山路,一邊是山壁、一邊是山崖,一行人歷經夜半迷路、拋錨,驚險萬分。圖│吳介民

「一條魚半身酥脆、半身活著,你吃不吃?」吳介民的中國田野札記

民工家中吞下五顆雞蛋,幹部款待special野味,還得應付「搞台獨」的逼問!

鄭明修數十年來看盡世界各地海洋變遷,痛心指出海洋垃圾為當前最嚴重的環境問題。圖片為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水下拍攝。圖│iStock

進擊的巨大汙染!解析海漂垃圾的全球分布──專訪鄭明修

海漂垃圾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若要挑選一種食物代表老臺灣,鹹魚絕對榜上有名。鹽魚是清代臺灣人最重要的飲食,漢人普遍吃鹽魚、原住民也常食用生鹹魚。清代方志中描述原住民愛吃的「鮭」,即是以鹽、蒜醃製的料理手法。圖│iStock

古人瘋海產,十九世紀吃遍全世界?海產臺灣的百年歷史縮影

熱炒店、生猛海鮮,臺灣尚青!讓歷史帳簿告訴你古人有多愛吃海產~

「從一種藥人人吃,到人人吃適合自己的藥!」Taiwan Biobank 助攻臺灣精準醫療

中研院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是實現精準醫療的重要基礎建設喔!

林宜玲實驗室同仁在 P3 實驗室前合影。P3 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穿著實驗衣,而且穿、脫順序都有嚴格的 SOP,並配合定期訓練。圖│林宜玲

COVID-19 抗疫作戰的關鍵少數──中研院 P3 實驗室,開箱!

一起跟著研之有物,開箱神秘的 P3 實驗室吧!裡面研究人員日夜「養」病毒,每天都是與病毒對戰的日常…

收音機體操。收容所內的學生,早上 7 點 15 分打掃教室,7 點半朝會,7 點 45 分前是體操時間,之後上課到下午 4 點。圖│木村二郎編,《スケッチが語る印度抑留記:1941.12.8-1946.5.19(印画紙集)》,無頁碼,圖 131。

烽火中被捕、自由前夕喪命──二戰集中營的臺灣人

模糊的一頁臺灣史,風中哭泣的亞細亞孤兒…

« 頁面1 ... 頁面11 頁面12 頁面13 頁面14 頁面15 ... 頁面34 »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 COPYRIGHT 2017-2025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research.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