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研院研之有物logo_new
中央研究院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選單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訂閱電子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數理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生命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日治時期,位於台灣的日本移民部落。圖│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熱帶神經衰弱】日治時期,在台日人效率與道德流失的惡夢

日治時期,居住在台灣的日本人盛傳一種「熱帶狂亂」或「南洋呆」。原來是……

「涂林測試」是利用電腦模仿人類的遊戲,來判斷機器的思考能力。圖│研之有物

涂林機到人工智慧,誰讓電腦強大?是數學!

1950 年代的涂林,深刻了解數學的核心慨念,所以思想沒有受制於當時的硬體,認為未來電腦的能力將會大幅提升。

萬巴德被稱為「熱帶醫學之父」,研究象皮病與瘧疾,建立昆蟲病媒 (insect-vector) 的概念。圖│《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

熱帶的病媒蟲,是如何被發現?一段從英國到廈門的醫學史

解嚴前後,一名台大牙醫系學生,在圖書館意外發現萬巴德這號人物,開啟了醫學史研究的道路……

《碧奈山房集》作者保其壽的後人——清大退休教授徐統,贈送給李國偉的手製「六道渾天圖」紙模型。圖│論保其壽的渾圓圖,作者:李國偉

數學真的討人厭嗎?和李國偉聊聊生活中的數學

賞心悅目的藝術、每天使用的電腦,竟然都源於數學?中研院數學所的李國偉兼任研究員,分享數學如何藏身於我們的生活中。

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當時青年的煩惱與熱血,不亞於當今的厭世代,而這些心情真實地被記錄在《葉盛吉日記》中。圖│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資料來源│《葉盛吉日記(一)1938-1940 》封面)

日記 boy、總督府職員錄,帶你穿越日治時期的臺灣

日記系男孩──葉盛吉,帶你重現日治時期臺灣人生活的光景。

泰益號與合作的商號,透過書信訂定商品電報代碼,找找看 ABY 代表什麼?圖│「1918年泰益號與福州長記洋行往來之電報密碼表」,泰益號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出身金門的貿易航海王:長崎泰益號

一百年前,傳奇的貿易之旅~

實驗室成員陳則言、邱俊傑,向參訪民眾說明量子電子元件的製程與設備。 圖│研之有物

量子電子元件 hen 夯,但如何掌握像情人心難測的量子位元?

量子電腦是基於____原理,可以同時處理複雜運算?為什麼實驗室需要低溫、嚴謹的電磁波屏蔽環境?

院區開放參觀這天,初心者透過顯微鏡觀察已經被培養好的「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 (iPSC)」。圖│研之有物

可能是最「療癒」的實驗室!近距離直擊 iPSC 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

電玩遊戲刷副本,會帶著補師幫團員補血回魔。在真實世界,就靠 iPSC 幫忙療癒生病的組織器官。

從工人智慧到人工智慧,期待又怕受傷害? Pentland 教授與 Google 簡立峰表示…

當有些人喊著 AI 會殺人,有些人搶先用 AI 來做聰明的事,甚至是救人一命!本文取自中央研究院「機器學習月」與「人工智慧跨域領袖營」活動內容,聊聊各領域最新的 AI 發展與應用。

1630 年代荷蘭人 Johannes Vingboons 繪製的臺灣暨澎湖群島地圖。可看到魍港這個重要門戶。圖│《解碼臺灣史 1550-1720 》,翁佳音、黃驗提供

想解碼臺灣史?翁佳音:要先和歷史文獻談戀愛

走進翁佳音的辦公室,牆上掛了一張貼滿地名便利貼的臺灣地圖,每個地名都承載著歷史故事。

出現 Nasdaq 單字的企業財報,多為高風險等級 (RR5 或 RR4,後方括號內的百分比數值為股票報酬波動)。找找看, Nasdaq 常伴隨著 delisting 出現。圖│FIN10K: Financial Reports Analysis

注意!若財報出現這些字,未來財務風險高

投資理財除了靠經驗與運氣,能否更科學一點?王釧茹團隊運用機器學習分析財報中的「軟資訊」,找出「特定詞彙的出現」跟「企業財務風險」的關係。

「生物電子」技術不只存在於《艾莉塔:戰鬥天使》、《攻殼機動隊》電影情節,現今許多醫療發展,也在研究如何將電子元件植入生物體內,藉此了解神經退化疾病,或是篩選、純化癌細胞等等。圖│iStock

打造戰鬥天使艾莉塔有可能?這招將「電子元件」與「生物體」結合

關鍵在於:連接細胞與電子元件的介面材料…

« 頁面1 ... 頁面10 頁面11 頁面12 頁面13 頁面14 頁面15 »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 COPYRIGHT 2017-2025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research.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