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研院研之有物logo_new
中央研究院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選單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訂閱電子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數理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生命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臺灣的「文」學,如何演變成現今這樣——王德威

臺灣,只有文言文和白話文嗎?

灑下百道層光,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晶格層光顯微鏡

看得清晰、看得快、又不會對細胞產生太大傷害,這就是「晶格層光顯微鏡」的厲害…

二維培養皿、三維細胞鷹架培養的細胞影像。紅色部分是肌動蛋白 (F-actin),綠色部分是沾黏的纖維組織 (Paxillins)。在二維環境中,細胞呈現平行發展;在三維環境中,細胞長成立體結構。資料來源│林耿慧

培養細胞的新技術──「吹泡泡」製作細胞鷹架

「細胞鷹架」不僅能了解細胞的物理,也可應用在組織工程、精準醫療等方面…

在索羅門群島的地表就可以撿拾到 Lapita 陶片,陶器上可看到一部分紋飾。圖│邱斯嘉,取自〈Go with the flow (中) 〉,《芭樂人類學》專欄文章

「家傳故事為何改變?」從 Lapita 陶器解密史前人類的生活

Lapita 陶器的紋飾,就好像父母一直講的床邊故事,但為什麼床邊故事到了別區的島嶼突然變了?

每種藥物,都是得來不易的基礎研究與後續研發成果。有些要十年、有些要等二十年、有些直到現在還在等。圖│iStock

藥物如何在體內發生反應?先用電腦模擬!專訪林榮信

林榮信團隊藉由電腦模擬「藥物分子」如何與體內的「標靶分子」作用,有助縮減藥物研發的時間成本…

北周涅槃圖,敦煌石窟莫高窟 428 窟,西壁局部。圖│顏娟英,〈生與死──北朝涅槃圖像的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9 (2015.9):1-48。

北朝古人心裡苦怎麼辦?造像!

佛教藝術,蘊含當時世人如何面對生與死、亂世如何尋求心靈庇護…

1936 年 1 月跑狗頒獎典禮圖│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

風馳電掣!跑狗將夜上海推向巔峰

跑狗展現的爆發力與快感,甚至令賽馬相形失色…

斷開中文的鎖鍊!自然語言處理 (NLP)

中文有個特殊現象,「詞」和「詞」之間沒有邊界,整句串起來像條鎖鏈…

長年投身於研究植物硝酸鹽轉運蛋白,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宜芳的研究成果,不僅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 Cell 中,更於日前獲頒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圖│研之有物

找到植物吸收養分的關鍵 ─ 專訪蔡宜芳

植物怎麼利用硝酸鹽長大?就靠體內這些快樂小夥伴…

每天看到的雲,藏著什麼大學問?

一朵雲,其實不是真的「一樣東西」,只是彼此關係很淺的一團水珠的集合…

Google可能會有語音版嗎?會長怎樣?「電腦聽說人類語言」技術的前世今生

沒有手打字的時候、想找影片的時候,「語音」搜尋功能真重要!

為了讓大人和小孩對生物分子自然產生興趣,而非痛苦地背教科書,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洪上程主任想到:「不如一起來玩摺紙吧!」圖│研之有物

讓生物分子躍然紙上──專訪洪上程

被化學式荼毒的生靈啊!我們來玩摺紙吧~

« 頁面1 ... 頁面8 頁面9 頁面10 頁面11 頁面12 ... 頁面15 »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 COPYRIGHT 2017-2025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research.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