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ogo
研之有物│串聯您與中央研究院的橋梁
中央研究院在做什麼?研究為何重要?台灣有哪些高階技術?在論文之外,《研之有物》帶你前往數理、生命、人文三大領域,透過真實的研究案例、研究員生活,永保好奇心探索世界。
  • 首頁
  • 新奇發現
  • 跨界合作
  • 人物訪談
  • 關於我們
  • Facebook
  • Instagram
 
  • 首頁
  • 新奇發現
  • 跨界合作
  • 人物訪談
  • 關於我們
  • Facebook
  • Instagram
You are here:
  1. Home
  2. Entries tagged with "科技"

科技

臺灣癌症登月計畫團隊參與領袖會議,陳玉如與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拜登合影。圖│陳玉如

「全球第一次完整剖析東亞肺癌成因!」陳玉如與臺美癌症登月計畫

研究題目選到死亡之組?拜登來信當詐騙?陳玉如的不設限人生,開演!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圖中黑點)以六角形組成的一片薄膜,薄膜的厚度只有一個碳原子高。圖│IStock

碳之煉金術師:升級石墨烯電池的陽極效能!

石墨烯的鍊成陣(合掌一拍)

太陽西曬,在室內也中暑?這招打造智能窗降溫

窗戶也聰明,可依天氣變顏色~

本文專訪張煥正,一探「螢光奈米鑽石」的原理,與堅持十多年的研究動力。後方是實驗室自製的小型離子加速器,可以用來製備螢光奈米鑽石。 攝影│張語辰

鑽石不只能求婚,還能用於生物醫學! MIT 螢光奈米鑽石

螢光奈米鑽石,就像可放入生物體內的超小型發光追蹤器…

灑下百道層光,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晶格層光顯微鏡

看得清晰、看得快、又不會對細胞產生太大傷害,這就是「晶格層光顯微鏡」的厲害…

《老科技的全球史》強調:真正重要的科技,在於被持續不斷使用的老科技。 資料來源│左岸文化

保險套是否比飛機更重要?專訪《老科技的全球史》譯者李尚仁

科技史在於討論科技如何形塑人們的生活,並不是去講哪些發明有多麽偉大。認識科技史,就是要先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技術。

實驗室成員陳則言、邱俊傑,向參訪民眾說明量子電子元件的製程與設備。 攝影│張語辰

量子電子元件 hen 夯,但如何掌握像情人心難測的量子位元?

量子電腦是基於____原理,可以同時處理複雜運算?為什麼實驗室需要低溫、嚴謹的電磁波屏蔽環境?

並不見學霸般地狂氣,難以忽視的亮麗外型更不掩對科學探索的赤子之心,與對無垠知識的好問則裕。 攝影│廖英凱

突破光學極限,打造奈米雷射元件──呂宥蓉

最終能更理解材質與光的特性,化為操作光的技術,應用至生物感測器、量子電腦、可撓式顯示器等尖端科技。

研究超導體一輩子的吳茂昆,最喜歡讀武俠小說,可以在幻想的世界中翱翔,讓思考不受侷限。 攝影│張語辰

「超導體,我研究了一輩子!」專訪超導物理專家吳茂昆

超導體:永久電流、完全反磁。魔法般的特性,竟能這樣應用於生活中…

風力發電並非只是買一台風機「種」在海裡就好,怎麼「種」關乎地質與風向,累積這些工程經驗能變成台灣發展風電的資產。圖片來源│iStock

從天氣預報看發電──郭志禹的「風中奇緣」

要運用風力生產能源,「可預測性」是極重要的條件。郭志禹將氣象預報 WRF 模型,比對在風場實際測得的天候數據,再將結果應用於預測風力發電的效能。

12›
自動載入下一篇中...
連結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