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崩壞vs疫情失控,只能二選一?經濟學家找出各國的「最佳防疫政策」
如果有一個超級WHO,可以怎麼做決定?
如果有一個超級WHO,可以怎麼做決定?
黑天鵝一直來,史上最難的經濟預測揭曉~
生態工作者變身投資專家,奇幻旅程超展開~
要買哪支股票?要不要讀大學?人生各種選擇的後果,經濟學家這樣分析…
華爾街諺語:「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其中有哪些預期心理和動能效應影響?本文專訪中研院統計所的何淮中研究員。
大家都想知道健保制度好不好,但好或不好該如何證實?楊子霆團隊分析實際資料發現:「免除三歲以下兒童的部分負擔」制度,會讓三歲以下兒童到大醫院看門診的次數大幅增加,而且新增加的門診大多是應在診所治療的輕症(如感冒)。
近 15 年來,臺灣經濟仰賴「資通訊產業」出口,其生產品價格在全球競爭下越來越低,而大眾想消費的民生物品,卻因「原油價格上漲」越來越高,這造成實質薪資的成長大幅落後實質 GDP 的成長。
當你受傷的時候,若要幫你的「痛苦」標個價,你知道該開多少嗎?頭腫了五千、手骨折三萬,是否存在類似這樣的「公定價」?
如果不了解「過去」的經濟增長如何發生,就無法理解現在,更難以對「未來」道路做出合適的規劃。《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一書,橫跨歷史、經濟與其他社會科學多個領域,帶我們回到歷史的當下,觀察產業個案與國家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