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研院研之有物logo_new
中央研究院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選單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訂閱電子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數理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生命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臺灣的調查呼應了日本、歐洲國家的研究,當伴侶更有性別平等意識、家庭分工較平等,特別是,如果丈夫一起投入照顧孩子,能讓媽媽的育兒經驗不那麼厭世孤單,支持她再重新經歷一次懷孕、生產、帶孩子的甘苦。圖|iStock

媽媽我不想努力了!想多生一個?研究顯示:爸爸先當「神隊友」

想要寶寶,先做家事~

陳培豐分享,有一場新書講座在補班日,原本以為會空無一人,沒想到整場滿座。聽眾不是學術研究者,也不是文青或知識份子,許多中老年聽眾全程哼場,講座最後還一起合唱〈快樂的出航〉。這些回饋讓他無比感動,也是研究最大的療癒和動力。圖|研之有物

「俗又何妨?我想為庶民大眾寫歷史!」歌手到臺語歌研究者──專訪陳培豐

從「國語歌手」變身「臺語歌研究者」的俗男養成記!

生命起源的線索?在獵戶座大星雲探測富含複雜分子的熱微核

複雜有機分子和生命起源的關係是?

純純堪稱是臺灣流行樂壇第一位天后。她出生於 1914 年,原本是歌仔戲班演員,後來被臺灣首家唱片公司「古倫美亞」延攬,錄製了多張臺語和日語唱片,唱紅多首 1930-1940 年代臺語經典流行歌,如〈望春風〉、〈雨夜花〉、〈跳舞時代〉、〈桃花泣血記〉等。圖│Wikimedia

老派「氣口」之必要!臺語歌的悲涼唱腔如何煉成?

來賓請搭配臺語老歌精選輯:雨夜花、媽媽請妳也保重、舞女、心事誰人知…服用本文保證入味!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運用合成生物學,創造出可持續固碳的人工碳循環路徑,產出具永續性的生質燃料。圖│研之有物

改造細菌,把二氧化碳變燃料!── 廖俊智與合成生物學

把二氧化碳變燃料?!怎麼做到的?

聯考、基測、會考後,你的同學換成誰?高中升學制度的公平性研究

教改改改改,進入明星高中的會是….?

大屯山偷偷藏了一個岩漿牛奶罐?用震波破解大屯火山身下的秘密!

大屯火山群的岩漿庫長什麼樣?

課外補習已成為跨國共同現象,PISA 補習調查是以學科補習為主,也就是 15 歲中學生針對學校教授的課程,例如科學、數學或國文,在課外時間所進行的課業輔導,其中付費補習則是指到商業補習班或找私人家教加強學習。圖|iStock

只有亞洲愛補習?哪一類型學生更常去補習?跨國研究大揭秘

跨國補習比一比,台灣人愛補習,但遠遠不是第一~

PM2.5 的社區污染源常被忽略,龍世俊發現曾在廚房烹飪、燒香禮佛或接觸二手菸的民眾,PM2.5 的 24 小時平均暴露濃度至少比未從事者高出 20 μg/m3。圖│iStock

PM2.5 與熱危害在我家?用科學揪出看不見的健康風險

如何降低看不見的健康風險?

陳建仁院士手拿冠狀病毒摺紙,身後是藝術家謝省民為紀念 SARS抗疫而創作的版畫〈健康平安〉圖|陳建仁

台灣如何面對全球大流行的 COVID-19? ——陳建仁談台灣的防疫經驗

來看陳院士以專業視角分享台灣防疫經驗!

黃進興(左一)與余英時夫婦合影。圖│黃進興

至聖與先師──專訪黃進興,在余英時離去之時

一位至聖、一位先師,研究者的獨門浪漫與至真至情

今晚,想來場臨時音樂會?讓 AI 虛擬音樂家幫你實現!

未來,VTuber說不定可以一鍵自動生成!

« 頁面1 ... 頁面9 頁面10 頁面11 頁面12 頁面13 ... 頁面34 »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 COPYRIGHT 2017-2025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research.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