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研院研之有物logo_new
中央研究院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選單
  • 首頁
  • 最新文章
  • 主題分類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數理科學
    • 生命科學
  • 專欄總覽
    • 創新研究
    • 社會熱議
    • 人物觀點
  • 轉載授權
  • 關於我們
訂閱電子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數理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生命科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20 世紀初期,蘇聯顧問與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策動知識青年與勞工反帝國主義運動。圖│Российский Объединённый Трудовой Фронт

【俄羅斯究竟是大師或怪獸?】陳相因的中俄比較文學

為什麼課堂點名是回答「有」,而不是「到」、「在」或是延續清朝的「嗻」?

中文學習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說是件艱難任務,坊間甚至流傳一則網路謠言,假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義,把中文封為「最難學習的語言」。雖然實際上聯合國不曾做過這份調查,但以 “the hardest language to learn" 為關鍵字,的確可以找到許多嚴謹程度不一的心得或資料,支持這個論點,例如這份和這份資料。圖│研之有物

世上不存在「最難」的語言?專訪語言學家林若望

四歲前,我們都曾經是語言天才,只要找到語言學的某些「開關」,你也可以重溫語言天才的時光

李尚仁現今仍使用 10 年前的 Nokia 手機,儼然是老科技的代言人。圖│研之有物

保險套是否比飛機更重要?專訪《老科技的全球史》譯者李尚仁

認識科技史,就是要先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技術。

「涂林測試」是利用電腦模仿人類的遊戲,來判斷機器的思考能力。圖│研之有物

涂林機到人工智慧,誰讓電腦強大?是數學!

1950 年代的涂林,深刻了解數學的核心慨念,所以思想沒有受制於當時的硬體,認為未來電腦的能力將會大幅提升。

《碧奈山房集》作者保其壽的後人——清大退休教授徐統,贈送給李國偉的手製「六道渾天圖」紙模型。圖│論保其壽的渾圓圖,作者:李國偉

數學真的討人厭嗎?和李國偉聊聊生活中的數學

賞心悅目的藝術、每天使用的電腦,竟然都源於數學?中研院數學所的李國偉兼任研究員,分享數學如何藏身於我們的生活中。

十年來在中研院農生中心進行水稻、蝴蝶蘭等作物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施明哲期許:「我們不只是要跟國際接軌,我們是要打世界盃的!」圖│研之有物

基礎農業科學研究,作為臺灣農業的後盾 ─ 專訪施明哲

當今農業發展的流行語是 “designer crop”,不只是臺灣,全世界都在做。隨著極端氣候,全世界約 10% 農損是淹水造成。了解農作物的抗淹水機制,並發展育種,是眼前急迫的研究。

從工人智慧到人工智慧,期待又怕受傷害? Pentland 教授與 Google 簡立峰表示…

當有些人喊著 AI 會殺人,有些人搶先用 AI 來做聰明的事,甚至是救人一命!本文取自中央研究院「機器學習月」與「人工智慧跨域領袖營」活動內容,聊聊各領域最新的 AI 發展與應用。

1630 年代荷蘭人 Johannes Vingboons 繪製的臺灣暨澎湖群島地圖。可看到魍港這個重要門戶。圖│《解碼臺灣史 1550-1720 》,翁佳音、黃驗提供

想解碼臺灣史?翁佳音:要先和歷史文獻談戀愛

走進翁佳音的辦公室,牆上掛了一張貼滿地名便利貼的臺灣地圖,每個地名都承載著歷史故事。

鍾孫霖與團隊在西藏進行地質調查。圖│鍾孫霖提供

越過絲路的摩登探險家──鍾孫霖的地質調查之路

福爾摩斯研究的是人的犯罪紀錄,而鍾孫霖團隊研究的是「老天爺」的犯罪紀錄。大自然的紀錄,主要就保留在石頭裡面。

蘇軾被貶官到海南島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在邊賞月的時候,邊吃著檳榔呢?圖│研之有物

陪蘇東坡一起吃檳榔──陳韻如的瘴病醫療史研究

從醫療認識一個時代,也能從他們的生老病死,靠近千百年前的古人……

2016 年陳俊安團隊參加半程馬拉松,開跑前充滿能量。 圖│陳俊安實驗室

從實驗室到馬拉松賽場:運動神經元研究職人──陳俊安

科學家如何孕育實驗靈感?不只限於實驗室,也能是馬拉松賽場,甚至是和小朋友交流!

〈邢大與狐仙〉背後隱含的性別議題,值得深入探討。圖│《 CCC 創作集 01:典藏、創意、狂想》

臺灣本土漫畫練功坊!幕後專訪《 CCC 創作集》

這本以臺灣文化為題材的漫畫人文誌,發掘臺灣歷史、民俗文化,化為超人氣漫畫。

« 頁面1 ... 頁面6 頁面7 頁面8 頁面9 頁面10 頁面11 »
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 COPYRIGHT 2017-2025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research.sinica.edu.tw